▲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了解当地芭蕉芋产业种植情况
新政村驻村第一书记赵雄介绍,芭蕉芋是一种地标性农作物,具有产量高、易种植,食用后有减肥降脂作用的特点。以前,当地农户们多为零散、野生种植,产品形态单一,商业附加值低。临近几个村驻村工作队的干部们联合周边几个村,一起种起了芭蕉芋。“我们希望改变过去随便种、粗加工、便宜卖的模式,实现从初级农产品向农商品的拓展,再从农商品向‘农品牌’的提升。”赵雄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
如何发挥所学特长,服务当地芭蕉芋产业发展?在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王星敏教授的指导下,实践团的成员们顶着高温酷暑,在芭蕉芋种植地块进行了土壤实地取样、浇灌水源地水质采样。所取得的水、土样品将带回学校实验室,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EXO水质分析仪等分析仪器,开展样品中总氮、总磷、DD(溶解氧)、硝态氮、磷酸根、重金属以及微生物等指标的分析监测,形成服务芭蕉芋种植产业的水质及土壤成分分析报告提交给当地种植户,以期对芭蕉芋的科学种植和有效营养成分提取提供专业支撑。
▲环境与资源学子开展水质及土壤成分分析,为芭蕉芋科学种植提供专业支撑
实践团专业指导老师、新西兰林肯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专业刘文俊博士则一边听村民们保持古法耕作淀粉类作物的介绍,一边向大家介绍食品营养成分及作物种植方面的“硬知识”。他还结合气候、土壤、湿度、温度等原生条件,和当地农户共同探讨当地特有坡地地形下作物耕作的实操问题。
此外,来自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的师生们,还来到兴合村村域长江支流乌杨溪进行专业考察。
“把课堂上、实验室学习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强了实验操作认知,巩固了专业基础知识。”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
主编:李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