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专访忠县县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县农业农村委主任李浩
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记者 刘早生 李朋 特约通讯员 张鹏 李宗芬
忠县位于重庆中部、三峡库区腹心,具有承接主城都市区、连接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忠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立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结构、提质量、强动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形成“粮食优、水果强、蔬菜稳,中药材、茶叶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蓬勃发展”的格局。
“202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6.68亿元,同比增速约11.9%;实现农业增加值58.82亿元,增速约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08元,同比增长11.3%。”重庆市忠县县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县农业农村委主任李浩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介绍。过去一年,忠县立足新形势,肩负新使命,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咬定目标不松劲,奋勇直前不懈怠,补短强弱、精准施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抢抓机遇、鼓足干劲奋力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
记者:2021年是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第一年,国家首次将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五年规划,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的重要性被提到新的高度。忠县在保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浩:头顶“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两顶帽子,忠县一直将稳产保供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近年来,忠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土壤培肥沃土等项目,土地质量大幅提高,高标准农田覆盖面占比不断提升,粮食平均亩产量实现多年连增,大豆产量稳步增长。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积极试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全面推行绿色高产创建示范引领,良种种植覆盖面不断扩大。2021年,忠县稳定粮食种植面积113.18万亩,产量40.98万吨。全面推进50万头生猪产业一体化项目,实现生猪出栏69.95万头。蔬菜产业增量提质,种植面积达22.98万亩,产量37.23万吨。生态渔业加快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86万吨,有效填补长江“十年禁渔”缺口。
记者:位于三峡库区的忠县,拥有雄壮绵延的山地和葱郁秀丽的丘陵,非常适合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忠县是如何念好现代农业“特”字经的?
李浩:近年来,忠县不断扩大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规模。截至2021年末,发展出柑橘、笋竹、调味品、茶叶、中药材、草食牲畜、生态水产、特色水果为代表的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面积87.49万亩,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189个。
2021年9月10日,重庆市第三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公布,忠县12个村镇榜上有名。其中,双桂镇石桥村、拔山镇五星村、黄金镇斑竹村、忠州街道复旦村、新立镇文笔社区均以柑橘为“品”。这份榜单充分印证了柑橘这一特色农产品在忠县农业中的重要地位。
截至2021年底,全县柑橘面积36.5万亩,涵盖19个乡镇,形成了早、中、晚熟配套的优质畅销鲜果品种体系。从当年10月到翌年6月,全年可实现9个月鲜果批量上市,实现了“加工和鲜销两条腿走路”的差异化发展。紧紧围绕柑橘加工业做文章,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建成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再到榨干吃尽”的完整加工产业链。
忠县柑橘产业紧跟“大数据”“智能化”发展趋势,引进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团队,共建智慧柑橘创新研究中心,开展山地智慧柑橘创新研究与示范,提高创新能力。践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思路,率先建设全国柑橘交易中心,实现柑橘“一网打尽”。借助“互联网”,实现柑橘“买全国、卖全国”,大数据拉动形成大产业。
忠县还以橘为媒,推动由传统的卖鲜果、加工橙汁向“赏花、摘果、休闲体验农业”转变,实现柑橘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全县建成了“一镇三廊四区”的国家级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和“三峡橘海”“金色杨柳”等以柑橘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精品景点。
忠县积极争取项目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以龙头引领特色产业化水平提升。目前全县培育特色粮油加工龙头企业18个,其中西厢阁粮油、忠州腐乳、忠州酒业3家企业荣获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称号,并跻身全市农产品加工100强企业行列。龄童米业、乌杨白酒、忠州豆腐乳、西厢阁汤圆粉、忠味堂粉丝等特色农产品享誉长江流域。
记者:忠县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李浩:忠县践行“一控两减四基本”要求,即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和农药用量减少,畜禽养殖粪便与死亡动物、农作物秸秆、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优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创新推广间作套种、稻鱼共生、农牧结合等生态种养模式,努力打造市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全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诚信、追溯体系,大力实施市县级标准化项目,先后制订了水稻、蔬菜、柑橘等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大力推进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三品一标”认证率大幅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1年,全县化肥施用量(折纯)31215吨,较上年减少103吨,减幅0.33%;农药施用量553.69吨,较上年减少1.952吨,减幅0.3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秸秆综合化利用率提高至88%;完成28家水产养殖场114.7万吨尾水直排治理任务。长江“十年禁渔”令行禁止,退捕渔民安置保持持续稳固,禁渔打非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江河水面保持“四清四无”。
记者:农业农村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启动之年,忠县有哪些新举措、新成效?
李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擦亮美丽乡村的绿色底色,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1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启动之年,从摆脱“脏乱差”到追求乡村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迈上了新征程。忠县加强村庄风貌引导,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坚持问需于民、突出农民主体,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让农民自觉参与环境整治;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农民转变观念、改变习惯;鼓励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培育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
2021年,忠县各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9%以上,完成农村改厕5005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3.57%,成功申报市级美丽宜居乡村5个,新建污水处理设施8个,配套管网14.9千米,完成污水处理厂技改2座。建设“四好农村公路”105.5千米,入户道路136.64千米。牵头编制独珠江村系列规划,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助推“一地一城三区”建设。
记者: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法宝,忠县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活力?
李浩:农村改革重点是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解决乡村振兴“人、地、钱”要素制约问题。
我们坚持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努力在改革创新上闯路子,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2021年,全县累计完成346个村(居)23.9万承包方承包地的信息审核、合同完善等工作,稳步推进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169个,占比48.28%。累计实施“三变”改革的村(居)107个,覆盖率达到30.57%,其中新立、双桂、磨子实施整乡(镇)全域推进。落实“四贷两保两贴”组合融资模式,累计各类贷款25661.41万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逾期率降至0.7%;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扩面提标,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记者:您对忠县农业农村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期许?
李浩:我们当然希望农村越来越美、农业越来越强;消除耕地抛荒、做强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农民越来越富,收入年年增长,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守住守好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抓紧抓实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典型示范、工作保障“五大重点”,以独珠江村、磨子乡、田园综合体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招商引资,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