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受访者供图)
不久前,在第二十六届LG杯世界棋王赛决赛中,重庆棋手杨鼎新九段虽然以0比2不敌申真谞九段,但他依然获得了该赛事的亚军,其在该项比赛中表现出的韧劲获得了对手与观众的一致肯定。
王强、杨鼎新屡获佳绩的背后,体现的是重庆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现状。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近五年来,我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竞技体育改革发展、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以及体育设施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冰雪运动普及成效明显
每年近15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
4月13日,位于渝北的际华园室内滑雪场内,10岁的刘梓涵穿着雪服、雪鞋,在教练的带领下认真学习滑雪技术。
“今年冬奥会期间,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王强叔叔的比赛。4月8日,当我得知,他被评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后,就让爸妈帮我报了一个滑雪培训班,学习滑雪。”刘梓涵说。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行,来我们雪场滑雪的市民数量明显增多。不少市民体验了几次滑雪后,纷纷向我们咨询是否有适合他们的课程。”际华园室内滑雪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同样在4月13日,曾经参加过索契冬奥会、平昌冬奥会的中国冬季两项队员张岩已注册成为重庆市运动员,未来她将以重庆市冬季两项运动队运动员兼教练员的身份,代表重庆出征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大力推广冬季两项运动。
▲越来越多的重庆市民积极参与冰雪运动。(资料图片)
“无论是日益增多的滑雪人数,还是张岩、王强的引进,都体现出重庆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决心。”重庆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洪介绍,近五年来,重庆积极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以“群众普及扩面”和“竞技水平提升”为主要抓手,积极推动冰雪项目普及,以及后备人才培养。
重庆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主任柯萍称,就场地而言,目前重庆已拥有9个雪场(7个天然滑雪场、2个室内滑雪场),9个冰场,以及7个300平方米以上的轮滑冰场,让市民能一年四季参与冰雪运动;就赛事而言,重庆不仅承办了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冰壶公开赛等国际冰雪赛事,还通过打造冰雪运动季、开展冰雪“七进”(进机关、进部队、进校园、进厂矿、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方式,有效助力冰雪运动的推广;就队伍而言,2018年,重庆就与齐齐哈尔签订协议,共同打造重庆冰球队,并在2021年全国男子冰球锦标赛中荣获亚军。
在这些措施的助力下,重庆冰雪运动取得了长足进步。“数据显示,重庆每年累计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近150万人次。北京冬奥会上,来自重庆的乔鑫宇与秦诗还以国内技术官员的身份参与到了冰球与坡面障碍技巧项目比赛中。”柯萍说。
“按照计划,重庆未来要进一步加大冰雪运动普及力度,力争2022年全市上冰雪人数超200万人次;抓好冬季运动项目人才培养,助力我市冬季运动项目实现跨越式发展;规划指导全市冰雪场馆设施建设,布局一批群众冬季运动项目设施;做大做强冰雪产业,让重庆冰雪运动实现进一步发展。”丁洪说。
推进竞技体育改革发展
努力增强竞技体育发展后劲
4月13日,2022杭州亚运会中国国家围棋队集训选拔赛男子组预赛第一阶段比赛落下帷幕。此次比赛中,重庆棋手李轩豪以七连胜的成绩昂首晋级第二阶段,并成功跻身职业九段棋手行列,成为中国围棋界第54个九段棋手,同时也是重庆第三位职业九段棋手。
“作为一名由重庆自主培养的棋手,李轩豪的出色发挥,只是重庆竞技体育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张欣表示,近五年来,重庆竞技体育实力取得长足进步。比如,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就在女子单人三米板,以及女子双人三米板项目上斩获了2枚奥运金牌;第十四届全运会上,李大银成功斩获举重男子81公斤级金牌。
▲施廷懋。新华社资料图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重庆体育健儿在各项国际体育赛事上累计获得金牌85枚。全国性赛事累计获得760枚奖牌,其中金牌227枚。特别是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竞技项目资格赛中,我市共有421名运动员参加了28个大项的比赛,231名运动员获得决赛资格,无论是参赛人数还是出线的项目、人数都创新高。”张欣介绍。
除了在赛场取得佳绩外,近五年来,重庆还成功举办永川国际女足锦标赛、亚洲田径大奖赛、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等高规格国际性体育赛事21场;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全国跳水锦标赛、全国跳水冠军赛等全国性体育赛事67场,并成功创建中欧篮球冠军杯、重庆国际羽毛球公开赛两项自创赛事品牌。
“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后备人才的培养。”张欣说,在后备人才培养上,重庆同样硕果累累。“近五年来,重庆累计组织380余次市级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和120余期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参与青少年累计达到30余万人次。同时,重庆还创建了8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成了66个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张欣说。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持续完善
全面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
随着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以及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让重庆掀起了运动热潮,不少市民的健身意识、健身需求和意愿大大提升。
“您已经跑了10公里,用时1小时02分钟57秒。”4月12日晚的大渡口区金阳路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内,听到手机软件传出的提示声,正在跑步的市民万奕放慢了脚步,用手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此时,虽然天色已晚,但公园内依然聚集了不少前来锻炼的市民。
“之前要锻炼,需要开车去5公里外的健身房,自从家附近的体育文化公园建成后,我每天只需步行5分钟,就能进行锻炼,实在太方便了。”万奕说。
▲渝北区市民健身中。(资料图片)
家住悦来的市民张伟则习惯前往家附近的渝北区全民健身中心进行锻炼。作为重庆目前最大的全民健身中心,渝北区全民健身中心总占地面积741亩,中心内不仅设置了游泳馆、武术馆、群体活动中心,还拥有55个体育场地,最大限度地方便市民进行锻炼。
“近年来,重庆相当重视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的打造。”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杜学勇表示,重庆目前已累计建成足球场地2620块,建成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成功创建15个市级城市体育公园。截至2020年底,重庆共有体育场地126189个,体育场地总面积达5891.44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39.37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4平方米。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由‘十二五’时期的43.28%提升至47.65%。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蓬勃开展,每年举行县级及以上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1100场(次)以上。”杜学勇说,重庆还建成投用了华熙LIVE体育馆、渝北全民健身中心、梁平都梁新区体育馆游泳馆等一批大型场馆设施。目前,重庆的大型场馆总量已增加到72个。
“越来越多的体育场馆相继落成,市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升,为我们建设体育强市打下了良好基础。”杜学勇说,未来重庆除了会深入实施《重庆市城市体育功能提升实施方案》和《重庆市体育基础设施振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和完工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带动性的重点体育基础设施项目外,还将在各街镇、社区、行政村和居住小区因地制宜建设体育公园、社区健身场地、社会足球场,努力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到2025年,我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能达到4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超过2.2平方米,实现“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